close

很多克氏的探索者都會將這句話詮釋為一個哲學
非二分的哲學
而忽略了他實質上的意義

這句話是個靜心境界 或者靜心技巧的表達與陳述

很簡單 但最難做到的一件事就是觀察自己

所有的痛苦幾乎有一個現象 那就是涉入其中

譬如情緒的波動 過於涉入其中的話 一個人就會跟情緒認同

諸如情境都可以適用

那麼觀察者就是被觀察者這句話的功用何在

他就是在說 以旁邊者的角度審識自己

就像照鏡子一樣 你的臉孔反映在鏡子中

而你不涉入 當你不涉入 就有一種明晰 清晰度

你見到你自己的思想 情緒 而你不屬於它們

這個不屬於它的意思就是成為自己的主人

這是一個重要的技巧
你觀察到那個自己

因為這樣 就像你觀察到鏡中的你自己醜陋的表情

一個人就無法繼續下去


然後整個人生就變成一種創造

因為你不涉入 不被影響是第一步

下一步就是你要表現的 你的身體 心思 情緒就變成展現的工具

其中沒有任何因襲與勉強 而要展現出什麼東西就成了一種自由與責任

來源:http://newage-taiwan.dyndns.org/cgi-bin/k/k.cgi?mode=view&no=135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觀察者就是被觀察者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貓 的頭像
    Q貓

    Q貓的書架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