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遠離非洲

內容簡介

  一直到最後,我才知道,他從來不屬於我。

  海明威:「要是這次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麗的作家伊薩克.狄尼森,我會更高興。」

  ◇ 狄尼森逝世50周年紀念,正式授權全譯本
  ◇ 與安徒生兄弟齊名,最懂得說故事的丹麥國寶級才女作家
  ◇ 《麥田捕手》中,叛逆、苦悶的霍爾曼藉來排遣情思的小說
  ◇ 1985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遠離非洲》原著

  她天真、執著,為愛勇於出走至非洲,
  只是愛情如此易滅,婚姻成為孤獨的開始--

  有時候,在農莊十分寂寞,
  靜靜的黃昏,鐘面上的時光一點一滴流逝,
  我的生命彷彿也跟著時光一寸一寸溜走,
  但孤寂之中,我一直感覺到土著沉默、幽暗的存在,
  與我的存在,如同兩架飛機比翼翱翔,
  彼此的聲響迴旋呼應。

  女人在此地接連失去兩位曾想倚靠一生的男人,
  卻在即將離開非洲之際驀然察覺,
  關於愛的歸所,原來,她早已覓得。

  丹麥人最鍾愛的才女作家--伊薩克.狄尼森的自傳作品
  二十世紀最詩意而內斂的文字

  作者輕巧地隱身在故事裡,以恬靜筆觸將非洲十八年的見聞,與風土民情化作美麗而動人的文字--我們看不出她困頓的日常、心繫的戀人、糾纏終生的病痛--她只想好好說完屬於自己的故事,用魔棒般的筆觸,將非洲生活的點滴化作一幕幕讓讀者縈迴神往的奇幻時刻。

作者簡介

伊薩克.狄尼森 Isak Dinesen, 1885-1962

  伊薩克.狄尼森是男人的名字,她的本名是凱倫.白列森(Karen Blixen)。她躲在好幾個筆名後面:奧休拉(Osceola)、皮耶.翁德里塞(Pierre Andrezel);朋友則喚她作坦妮或塔妮亞。偉大的心靈皆是雌雄同體:她是他,他也是她。

  凱倫出生在丹麥的貴族世家,在哥本哈根、羅馬、巴黎學習藝術,是個出色的畫家,在巴黎念書時,還學了一身好廚藝。日後,特別是在著名的短篇故事〈芭比的盛宴〉中,讀者可以看出她將美味的領略,化作人生的體悟。

  她愛上了堂哥,但這段得不到回應的愛,讓她決定遠離家園,與堂哥的攣生兄弟芬尼克白列森結婚,到非洲展開新的生活。然而,丈夫婚後不改風流倜儻,只顧到處游獵,對金錢沒有概念,留她一人經營咖啡莊園,獨自背負日益沉重的債務。

  她四十六歲那年,世界的咖啡市場崩盤,凱倫失去事業、情人,無奈回到丹麥,頓時孑然一身。她為了逃避二次世界大戰的紛亂,繭居故鄉寫作,沉浸在非洲的舊日時光好忘卻現實的傷痛。她處事向來神祕低調,直到《遠離非洲》在歐美文壇引起轟動,她的身影才浮現舞台。凱倫散發的貴族風采讓同時代的海明威、卡波特、導演奧森.威爾斯仰慕不已。

  她死後葬在丹麥宏斯特(Rungsted)。丹麥人尊她為國寶級作家,與安徒生兄弟齊名。丹麥的郵票以及紙鈔50克朗上,都印有她美麗的肖像。今日在肯亞的奈洛比近郊,有一社區蓋在狄尼森以前的莊園上,以她為名。

  她承接的是一股消逝的文學傳統,一種將故事娓娓道來的藝術。她是《一千零一夜》裡故事說不停的少女,調製故事的靈藥,令時間在如幻似真中推移。她以英文、法文、丹麥文寫作,著有《傳奇故事七則》、《遠離非洲》、《不朽的傳說》(收錄〈芭比的盛宴〉)、《再見非洲》等。

譯者簡介

黃宇瑩、劉粹倫

  兩人是台大歷史系的同班同學。因為都很喜歡《遠離非洲》,所以一起把這本書譯完,希望讀者也能品嚐到狄尼森文字的詩意。

>>更多遠離非洲,伊薩克.狄尼森 相關訊息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貓 的頭像
    Q貓

    Q貓的書架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