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圖書雜誌 (46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圖解英文的規則:用老外的方法說好英文(1書+1MP3)

內容簡介

top

  老外和你說的不一樣!
  換張老外的嘴巴,用「老外的方法」說話,
  掌握英文會話的6個規則,才能「真正」說好英文!

本書特色

  想和外國人聊天,
  卻說不出完整的一句會話?
  從國外留學回來,
  說出口的還是「台式」英文?
  每天都在練習口說,
  但英文會話能力卻沒有任何進步?

  如果你有這些問題,
  並不是你不夠認真,
  而是因為你還不懂英文會話的「規則」!
  不是老師不夠厲害,
  而是因為老外想的和你不一樣!

  中文、英文大不同,
  只有瞭解「老外為什麼這麼說」,
  才能夠真正說好英文!

  換顆外國人的腦袋,換張外國人的嘴巴,
  「用老外的方法」說好英文!

  本書為同系列暢銷書
  《圖解英文的原理-用老外的思維學好英文》口說加強版!

  瞭解「英文的規則」,才能真正「說」好英文!
  只要30天,馬上掌握英文會話的「人-物、空間、名詞、時態、語感、結構」等6個規則;只要30天,就能熟練技巧並靈活運用。從國中生到研究生、從學生到老師,都必須瞭解「英文的規則」,才能說好英文,走向全世界。

  說英文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語言不是靠死背,而是用身體去感受!中文和英文分屬不同語系,單用亞洲人的思維學習英文是徒勞無功的,只有用老外的方法,比較中、英文的不同,才能夠打破框架。語言是活的,不用死背學習,而是要跟著它呼吸成長。

  每天用身體自然的學習
  針對亞洲人常犯的英文錯誤,搭配例句、圖畫、綜合說明來解釋,並因應多數人常有的學習惰性,設計60天學習表,一天只要學一點點,就能培養用英文思考的大腦,不僅瞭解「老外為什麼這麼想」,更能學會「老外是這樣說的」。

  反覆看、大聲說、不停練習
  只要多看幾次,就會有圖像記憶;只要多聽幾次,就能夠馬上回想,只要發出聲音,就能夠留下印象。跟著專業錄音員錄製的MP3,模仿外國人的說話語調,並跟著練習本不停練習,你也能成為英語口說達人。

【使用說明】

  30天熟悉英文會話的規則
  本書將英文會話的6大規則細分成30個要點來講解。想學好英文口說,第一步就是要將這30個要點逐一理解並且練習,一天一個,只要30天就能完整學習。

  1. 將中文轉換成英文說看看
  每個要點都有12個中文練習句,先試著用英文說看看。句子旁邊的插圖表示的是相對應的英文規則。看圖後把英文句型的空白處寫出來,然後核對答案。

  2. 回頭想想為什麼英文會這樣說
  核對正確解答之後,先花點時間思考,為什麼英文是這樣說的呢?然後再回到前面的會話規則解說的地方,再重新思考一次。

  30天英文會話綜合練習
  Day 31天到Day 60,根據英文會話的6大規則,混合放置相關問題。一天只要讀一篇,一個月就可以完成綜合練習。

  1. 將中文轉換成英文說看看
  每天都試著將混合著不同會話要點的9個中文問題,用英文練習說看看。隨句子附上的插圖表示出相對應的英文規則。

  2. 回頭想想為什麼英文會這樣說
  每個問題的下一頁,會有前頁問題的正確解答和詳細解說。將9個問題全部解答出來後,請核對解說和正確答案,並花點時間來理解,英文為什麼是這樣的說話方式呢?此外由於每個篇章會綜合各種會話要點,根據自身閱讀的需求,隱藏的其他會話規則解說也可以用<註解>來查閱。

  就算只聽 MP3,也能練好英文口說
  本書主要目標是幫助讀者練好英文會話口說,所以在使用這本書的時候,不是單純地解答問題就好了,請善加運用書中所附的MP3來練習會話。MP3收錄了全書的所有例句,請依循下列三個步驟,逐步加強英文聽力,透過模仿外國人的語調練好英文口說。

  Step 1
  本書由專業錄音員精心錄製,全書的英文例句皆朗讀兩次,建議剛開始接觸此書的讀者將書籍搭配MP3一起閱讀,讓文字、圖像、MP3 做完整連結,形成腦中的英語資料庫,熟習英語會話的規則。

  Step 2
  理解「老外為什麼這麼說」之後,更要加強練習「老外是怎樣說的」,除了模仿MP3裡外國人的發音及語調,連說話速度也可以模仿看看,透過反覆的練習,就可以說出跟外國人一樣標準的英文。

  Step 3
  建議可將MP3隨身攜帶,無論是躺著、坐著、站著,都能夠隨時隨地加強英文會話的技巧,為自己塑造全英語的學習環境。

作者簡介

李政壎

  曾在倫敦攻讀碩士,涉足英語教育已十餘年,在英語教學還只停留在文法與閱讀的時候,便發現英文教學的侷限與不足,力求教育界重視英文口說的重要性,促進英語教學界的改革。

  聲音俱樂部創始人。聲音俱樂部力圖擺脫現在講求讀、背一體的學習法,以作為專業英語口說學習機構,提供最佳的培訓方式為目標。

  致力研究英語教學界權威公認最有效的學習法:比較語法(Comparative Grammar),為首位全面整理出中文和英文差異,開創比較英文學習法的人,此學習法要點在於透過分析及比較英語和中文的差別來學習。

  透過多年的研究及教學經驗,系統化分析出英文的原理,深層瞭解亞洲人學習英文的難處,開發出一套適用於亞洲人學習英語的方法。

  在台灣出版的書籍有暢銷系列書《圖解英文的原理-用老外的思維學好英文》(懶鬼子英日語)。其餘在韓國的出版書籍還有《跟著做,英語討論大速成》、《英語會話百科詞典》(書名皆為暫譯)。

>>更多圖解英文的規則:用老外的方法說好英文(1書+1MP3),李政壎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人上班就用這些英文單字(附英、美、加、澳四國發音MP3)

內容簡介

top

  全國唯一四國發音如同置身海外工作現場 外商公司、跨國工作、出國打工必備單字  

  在台工作低起薪而且久久未調比比皆是
  職場「卡位拿高薪」,跨國工作已經是世界趨勢!
  出國打工、國外出差、跨國工作各行各業都用得著!
  國際網路、海外E-mail、全英說明書…未來工作將全面英語化
  四國發音還能讓你一聽就懂來自不同國界的英文口音
  職場競爭力英語能力是必備,最好能精通三國語!
  本書讓你如同置身美國上班族的工作現場
  讓你的薪水從22K助理職三級跳 直達45K主管職!

  看圖建立單字印象、表格化整理單字、真實職場文件演練
  兼顧「新多益」和「英語實戰力」,2000單字一次搞定!

  ※這本書,特別適合有以下狀況的人閱讀
  1. 想在畢業前偷偷學好商務英文,順利進外商公司的學生。
  2. 想在短時間內突破新多益650分的人。
  3. 當老闆問你:「可以一個人出差洽談業務嗎?」,想自信回答「沒問題」的人。
  4. 用流利的英文與國外客戶(廠商)視訊對話,不想再支支吾吾的人。
  5. 想用最快的速度學好英文,並在工作場合立即派上用場的人。

  大部分的上班族都上過英文課,卻對英文沒有十足的把握。這是一本特別為工作上需要用到英文、想要在職場上流利使用英文的上班族製作的一本書。工作上有哪些英文一定要先偷偷學起來?有哪些單字總是在新多益考試中反覆出現?就讓這本書來告訴你吧!

  ※只要記住本書介紹的2000單字,就能在各大工作場合流利使用英文
  本書囊括的2000單字,是由電腦從20萬個單字中精密分析嚴選出來的,2000個字看起來不多,卻是95%的上班族一定會在職場上用到、歷次新多益考試出現20次以上的單字。
 
  內容包括辦公室會議、商業交易、口頭報告等各種最常使用到英文的工作場合,即使是每天都在說英文的外商主管,也只會用這2000個單字來溝通。每個篇章都經過精心編排,各單元環環相扣,使用「螺旋式學習法」讓重要的單字不斷地出現,藉此加深讀者的記憶。
 
  本書的學習順序如下: 
 
  【步驟一:看圖】
  先學習核心單字,看圖建立初步印象。

  【步驟二:表格化】
  清楚詳列單字與例句,讓讀者加深對單字的理解並懂得使用。

  【步驟三:應用】
  將【步驟一】與【步驟二】的單字活用在辦公室會話、履歷表、雇用契約書、問卷調查以及各式各樣的工作文件當中,實際演練真實職場上會出現的英語文件。

  這本書既適合用來查詢,也適合用來仔細閱讀。請在工作場合好好使用這本書,只要熟記這2000個單字,你就能擁有外商菁英的英語實力!

本書特點
           
  看圖熟悉美國人的真實工作場景,聽4國口音MP3
  練就與全世界英語系國家直接溝通的英語力!

  特色1:2000個全球都在用的必備單字,學會就擁有外商菁英的英語實力!
  哪些單字最該記?進入外商工作,沒有人會跟你說中文!別懷疑,不論是新多益測驗、外商公司、渡假打工的工作現場,最常用到的英語單字,就是這2000字!從辦公室裡的日常業務對話,到工廠的生產線上,以及財務會計、應酬出差、廣告宣傳、實驗室裡的技術領域、廠商間的詢價文件,以及雇用與晉升等人力資源公告事項等等,全部用(單字-例句-文章)循序漸進的方式,帶讀者深入猶如美國工作現場的全英語環境。

  特色2:一次熟悉15種工作場合,同步提升職場英語力與新多益應考實力。
  「能夠在職場中流利使用英文」以及「能夠在新多益考試中獲得高分」,這兩者都很重要。上班族想要同時提升這兩種能力,既要買職場會話書來看、也要多練習新多益題型才能快速累積應考實力,常為此感到壓力沉重。本書把「上班族一定要知道的英文單字」以及「新多益必考單字」濃縮在一本書中,收錄辦公室業務類、採購類、製造類、技術類、廣告宣傳類等15大「職場必備」與「新多益最常考的主題」,讓你一邊準備新多益考試的同時,也一邊累積職場英語實力。

  特色3:先用「圖像+英文」建立基本印象,再表格化整理重點單字,最後將單字應用在文章中。
  全書章節各細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個單元同步呈現「圖像」與「英文」,一邊看我們每天上班都會看見的景象,一邊學習這些單字怎麼說;第二個單元用表格清楚列出工作上必備的單字,並補充該單字的相關字/反義字/類義字等相關資訊,每個單字都附上實用例句,讓讀者能夠立刻應用在各種工作場合;第三個單元以各式各樣的職場文件供讀者實戰演練,文章中的單字都是使用前兩個單元出現過的單字,真正達到「認知→記憶→應用」的學習效果。

  特色4:收錄英美加澳四國口音MP3,練就與全世界英語系國家直接溝通的英語力。
  想知道美國人的工作現場,每天都會使用到哪些英文嗎?直接聽他們在工作現場怎麼說!每個國家的人說英語都有不同的腔調與口音,英語程度再好,如果你只聽得懂最容易的「美國腔」,這是無法應付職場需求的。全書英語內容同步錄製在本書附贈的MP3中,特聘請四位來自不同英語系國家的配音員錄製(美國男聲Josh Keller,加拿大女聲Carolyn Miller,英國女聲Nadia McKechnie,澳洲男聲Brad Holmes),現在就開始每天偷偷聽、偷偷學,從此以後,任何一種口音都難不倒你!

作者簡介
           
Z-Kai(日本Z社編輯部)
 
  創立於1931年,每年出版上百本外語相關書籍,除出版書籍之外,也在各大城市開辦語言教室,設計多樣化的遠距教學課程,為目前日本最大型的語言學習機構之一。Z社編輯群利用多年編輯語言書的經驗,與教授級的專業人士合作,精心編纂出多本實用英語書籍。在日本已出版的作品有《第一次挑戰托福的模擬試題》、《首先要記住的新多益單字》、《這些,你會用英語說嗎?》、《讓你找出自己弱點的600新多益模擬試題》等。

Nihon IR(日本IR株式會社)
 
  1973年開始出版各種百科全書,最擅長將龐大的資料庫去蕪存菁成最有用的資訊,讓廣大讀者們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做最有效率的搜尋。以此整理歸納技術為出發點,Nihon IR開始編輯各種外語辭典、整理語言學習資訊以及英語教材,致力於讓讀者用更快速、更方便、更容易的方法理解一種新的語言。在日本已出版的作品有《New Horizon 英和辭典》、《90%的日本人都用錯的英語單字》、《日常生活英語片語9000》、《東京堂類語辭典》等。

譯者簡介

Naomi
 
  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語教育研究所碩士。求學時期一個人在日本生活長達五年,住在門口到陽台只有五步路的小公寓裡。興趣是日文,專長也是日文,在日本時卻長期擔任日本人的中文家教。目前在日商任職中。

>>更多美國人上班就用這些英文單字(附英、美、加、澳四國發音MP3),Z-Kai、Nihon IR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戰爭論 卷三 以戰止戰

內容簡介

top

不朽的戰爭理論  最終回
戰爭的唯一目的是解決政治問題
只要達到現實目的  就必須馬上停戰

  在最後一卷中,克勞塞維茨重申政治與戰爭的關係。戰爭只不過是政治的一部分,絕不是什麼獨立的東西,僅僅是政府之間解決政治問題的強硬手段。戰爭爆發後,也不可能進入無限制的絕對戰爭狀態,而且政治往來並不因戰爭而中斷。克勞塞維茨總結,戰爭從屬於政治。政治是頭腦,戰爭只不過是工具。

  第七篇  進攻
  在進攻時,進攻者的優勢會逐漸失去,所以當進攻達到最大極限時,就應當適時停止,轉入防禦或進行修整。如果超越極限,反而會引起敵人的還擊,這是指揮官經常犯的錯誤。因此,從進攻轉為防禦是戰爭的重要環節,指揮官也要能迅速而準確地判斷時機。

  第八篇  戰爭計畫
  現實中戰爭受到各種因素制約,雙方不可能投入全部力量,只能運用有限的力量達到有限的目標。因此,制定戰爭計畫目的要非常明確,進攻時要找出敵人的重心。這不僅在兵力較小時適用,即使兵力很強大時,也應當選擇敵人的樞紐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包括首都、領導人、主要部隊以及它最有力的盟國。一旦確定了攻擊目標,就應迅速地集中優勢兵力,出其不意地消滅敵人。

作者簡介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

  1780年生,祖父是路德會的牧師,父親是陸軍中尉。他十二歲時進入普魯士軍事學院,參與過反法戰爭(1793-1794)與拿破崙戰爭(1804-1815),畢生致力於軍事理論和戰爭史研究。他的妻子瑪麗.馮.克勞塞維茨(1779-1836)則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女侍從長,負責教育當時的太子威廉四世。克勞塞維茨因感染霍亂早逝後,瑪麗整理出版了《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將軍遺著》,共十卷。《戰爭論》是其中的前三卷。若沒有瑪麗,也就沒有這部傳世經典。

>>更多戰爭論 卷三 以戰止戰,卡爾.馮.克勞塞維茨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戰爭論 卷三 以戰止戰

內容簡介

top

不朽的戰爭理論  最終回
戰爭的唯一目的是解決政治問題
只要達到現實目的  就必須馬上停戰

  在最後一卷中,克勞塞維茨重申政治與戰爭的關係。戰爭只不過是政治的一部分,絕不是什麼獨立的東西,僅僅是政府之間解決政治問題的強硬手段。戰爭爆發後,也不可能進入無限制的絕對戰爭狀態,而且政治往來並不因戰爭而中斷。克勞塞維茨總結,戰爭從屬於政治。政治是頭腦,戰爭只不過是工具。

  第七篇  進攻
  在進攻時,進攻者的優勢會逐漸失去,所以當進攻達到最大極限時,就應當適時停止,轉入防禦或進行修整。如果超越極限,反而會引起敵人的還擊,這是指揮官經常犯的錯誤。因此,從進攻轉為防禦是戰爭的重要環節,指揮官也要能迅速而準確地判斷時機。

  第八篇  戰爭計畫
  現實中戰爭受到各種因素制約,雙方不可能投入全部力量,只能運用有限的力量達到有限的目標。因此,制定戰爭計畫目的要非常明確,進攻時要找出敵人的重心。這不僅在兵力較小時適用,即使兵力很強大時,也應當選擇敵人的樞紐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包括首都、領導人、主要部隊以及它最有力的盟國。一旦確定了攻擊目標,就應迅速地集中優勢兵力,出其不意地消滅敵人。

作者簡介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

  1780年生,祖父是路德會的牧師,父親是陸軍中尉。他十二歲時進入普魯士軍事學院,參與過反法戰爭(1793-1794)與拿破崙戰爭(1804-1815),畢生致力於軍事理論和戰爭史研究。他的妻子瑪麗.馮.克勞塞維茨(1779-1836)則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女侍從長,負責教育當時的太子威廉四世。克勞塞維茨因感染霍亂早逝後,瑪麗整理出版了《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將軍遺著》,共十卷。《戰爭論》是其中的前三卷。若沒有瑪麗,也就沒有這部傳世經典。

>>更多戰爭論 卷三 以戰止戰,卡爾.馮.克勞塞維茨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惡魔事典(精裝典藏版)

內容簡介

top

  奇幻基地十周年慶.惡魔事典精裝典藏新封版
  橫掃奇幻工具書市場第一首選,在台銷量更勝日本!

  上天入地、縱貫四方,最完整豐富的蒐魔大全!
  最豐富完整的惡魔全集,收錄超過456名惡魔圖文介紹,
  以及890名以上惡魔紳士錄列表

  逢魔時刻,邪惡的饗宴前曲開始吹奏……

  詳細介紹眾神之敵、坑陷人類的邪惡存在,闡明東西方歷史、宗教、文化之無所不在的惡魔全貌

作者簡介

山北 篤(Ymakita Atsushi)

  1960年生於日本大阪府。任系統工程師後進入筆墨生涯。於製作遊戲外並著述諸多歷史、魔法、宗教方面之介紹書籍。

佐藤俊之(Satou Toshiyuki)

  1966年生於日本東京都。東京造型大學休學後開始撰稿活動。著作有《U-792潛航!》、《聖劍傳說》(新紀元社)等多部著作。

桂 令夫(Katsura Norio)

  1968年生於日本福岡縣。主要著作有《伊斯蘭的幻想世界》(新紀元社)、《日德最後戰爭》;主要譯作有《深夜三流俗劣電影來襲!》等。

司馬炳介(Shiba Heisuke)

  1964年生於日本東京都。自由作家。主要的活動文類為神話與奇幻方面。

秦野 啟(Shinno Kei)

  1972出生於日本北海道。電子類專門學校休學後歷經數年空窗期,之後展開執筆活動。主要著作為《天羅萬象.零 仇殺的戰場》。並從事遊戲製作。

田中 天(Tanaka Takashi)

  1977年生於日本東京都。曾任電腦遊戲攻略書籍製作人員,後進入文字工作生涯。主要從事TRPG之報導。

遙 遠志(Haruka Toushi)

  1965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由公立高中國文老師轉職為自由作家。主要活動於遊戲、奇幻、中國古書等範疇。
 
牧山昌弘(Makiyama Masahiro)

  1964年出生於日本茨城縣。學生時代即開始執筆,曾任職於出版社編輯部,後為職業作家。著有《占卜術》(『占術』)、《西洋神明事典》(『西洋神名事典』。兩書皆為合著,皆新紀元社出版)。

審定者簡介

朱學恆

  中央電機系畢業,財團法人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楊柏瀚

  交大資管所畢業,路西法地獄站長、奇幻基金會董事,研究惡魔學近十年。

>>更多惡魔事典(精裝典藏版),山北篤、佐藤俊之、桂令夫/等著,朱學恆、楊柏瀚/審定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弱勢者畫權力地圖︰建制民族誌入門

內容簡介

top

  顛覆建制的民族誌︰實踐為了常民的社會學

  埋首於理論與資料中而焦頭爛額的你,是否還記得,做研究的初衷與意義是什麼?在工作現場面臨各種矛盾、焦慮與罪惡感的實務工作者,是否覺得現有知識無法解決你的問題?

  「為了人們而書寫」的建制民族誌,結合知識與行動,以真實生活經驗作為提問起點,站在受壓迫者的立足點,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困惑、焦慮與痛苦。透過繪製權力地圖、揭露左右人們行動的建制力量,幫助人們理解並抵抗各種形式的壓迫,給你顛覆建制的武器,也讓你找回做研究的熱情與意義!

  建制民族誌的理論與操作並不容易,本書的兩位作者運用豐富的教學與實務經驗,配合橫跨不同領域的實例,從研究者的定位、理論概念、問題意識的來源、資料蒐集、分析寫作以至實作,一步步帶領讀者理解如何進行研究,對建制民族誌的初學者來說是很好的入門書。

本書特色

  ● 淺顯易懂的語言寫作
  本書的兩位作者Campbell與Gregor都曾從事護理工作十餘年,擁有豐富的實作經驗,她們的學生多為護理、社工背景的實務工作者,恐懼過於艱深的理論術語,因此她們盡力以最淺顯易懂的語言來教授Smith的豐富思想,使此書成為學習建制民族誌的最佳入門書籍!

  ● 適合實務工作者閱讀
  人群服務相關的實務工作者(社工員、護理人員、NGO組織者、社運參與者),在工作中時常面臨難以解決的困境,例如發現自己的工作不受認可或讚許、提供的服務無法真正符合個案的需求、組織在發展過程中偏離原本的助人初衷,因此感到矛盾、焦慮,甚至出現罪惡感,建制民族誌能夠幫助你理解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感受,並提供更有創意的工作方式。

  ● 貼近日常生活的研究方法
  「人們的生活發生在真實的時間、真實的地點和真實的人們身上,建制民族誌工作者探索真實的世界,事件在其中發生,人們也在其中生活、工作、愛、歡笑和哭泣。這樣的探索是一種不同於將人與事件客體化,放到不同的理論類屬中以做出解釋的研究取徑。」

  ● 豐富的實例剖析
  學校與社會對於「好母親」的想像,隱含了什麼樣的不平等關係?
  學院的研究倫理審查考慮的不只是被研究者的權益,同時也被其他利益所扭曲?
  居家照顧護理師由組織接收到的資訊,和英屬哥倫比亞十歲小女孩的死亡有何關聯?
  遠赴西非替甘比亞社區建立精神健康照顧方案,卻發現自己無意間成了殖民主義的推手?
  和罹癌的丈夫一同接受安寧照顧方案,「流淚的妻子」Rena為何會與社工發生衝突而滿懷罪惡感?
  學校給予身心障礙學生方便措施,提出要求的學生卻被認定擁有「不公正的優勢」?
  倡議團體在獲得政府補助後,如何為了滿足種種責信要求,一步步地遠離助人初衷、喪失衝撞的力量?
  政府又如何運用「夥伴關係」等說詞,遮掩權力差異與利益關係?

作者簡介

Marie L. Campbell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名譽教授。亦為資深護理工作者,受Dorothy Smith啟發,將建制民族誌運用於護理、健康服務與社工等人群服務工作的分析上,出版多篇建制民族誌相關的論文與專書。近年來則運用建制民族誌探究國際援助計畫與婦女賦權議題。Campbell具有護理人員的實作特質,能夠把複雜的理論化為淺顯易懂的實務操作語言,讓想要學習建制民族誌的人,都能跨越理論語言的障礙,進入Smith豐富的思想世界。

Frances Gregor

  加拿大Dalhousie大學護理學院副教授。從事護理工作十餘年,在意識到自己作為母親、護理師、志工以及女人所付出的勞動不被認可時,重新回到學校進修,因而與建制民族誌相遇。Smith的作品以及建制民族誌,讓她理解女人的勞動是如何被隱形,她也帶著建制民族誌的視野回頭研究護理工作與護理教育。Gregor相信建制民族誌對護理學生、實務工作者會有很大的幫助,這個信念促使她去尋找學生能夠理解的教學方式,試圖讓實務工作者瞭解建制民族誌的重要性,也因此促成這本書的誕生。

譯者簡介

王增勇

  多倫多大學社工博士,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副教授,相信當教授是擁有一份安全的工作,所以應該要說別人不敢說的話。在實踐中生產知識,所以領域隨著生命的機緣而拓展。鼓勵學生活出自己並勇於作自己。

唐文慧

  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國立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社會系合聘教授,主要研究專長為性別社會學與社會政策。

陳伯偉

  英國伯明罕大學社會學與文化研究博士,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博士後研究員,主要研究專長為男性研究與性別研究、文化社會學與情感社會學。

許甘霖 

  任教於東海大學社會系,專長為經濟社會學、醫療社會學、國家理論。目前的研究興趣是生活型態醫療(lifestyle medicine)、衛生政策與產業政策的關係,以及訴諸人群健康為合法性基礎的國家型態。譯有《研究的藝術》(合譯)、《行動者的歸來》(合譯),編有《資本主義與當代醫療》(合編)。

徐畢卿

  曾任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系主任、性別與婦女研究中心主任、健康照護科學研究所所長與學務長;最喜歡目前陽春教授的狀態。學術著作發表超過百篇,目前在學習變老的功課,享受於與有思想的新世代論古道今談天說地。

陳志軒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健康照護研究所護理組博士候選人,現任國立臺東大學附屬特教學校物理治療師。陰錯陽差走入了社會科學的研究,雖致力於身心障礙的研究,但專長雜而不純……不過很強調社會實踐的重要性! 閒暇之餘喜歡在街坊體現市井小民的生活百態及社會脈動,或到海邊推推海浪--

梁莉芳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助理教授。學術上著迷於性別研究與社會學。喜歡下廚和跟貓玩,還有拿鐵上的奶泡。正在學習當媽媽這件事。

>>更多為弱勢者畫權力地圖︰建制民族誌入門,Marie L. Campbell、Frances Gregor/著,王增勇/校訂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巫

內容簡介

top

《女巫》——關於黑暗時代最偉大的社會學著作
她不僅是關於女巫的歷史,更是一本女性在性別/道德霸凌下的血淚史

  經典名著歷久彌新.長銷不輟
  19世紀法國文史鉅著.一個半世紀以來仍為法國各大書店瑰寶
  中譯本首度在台出版

  法國19世紀史學巨擘 米榭勒 (Jules Michelet) 經典鉅著

  被污名化的女巫 史詩般壯麗淒美

  本書為法國浪漫主義歷史學家、哲學家及詩人朱爾.米榭勒(Jules Michelet, 1798-1874)著作之第一本繁體中文譯本。

  米榭勒曾投入三十六年心血寫就鉅作《法國史》(Histoire deFrance)共六卷,奠定其史學大師地位,其他重要著作有《法國革命史》(Histoire de la Revolution francaise)、《人民》(Le Peuple)等,著作等身。其史學研究不僅著眼於人類的歷史,更包含人與自然,乃至超自然的世界,寫作核心充滿人道關懷與人文省思。威爾森(Edmund Wilson)在《前往芬蘭車站》(To the Finland Station)中,將米榭勒視為第一位社會主義的歷史學家。

  米榭勒著作題材寬廣,情感豐沛,被喻為歷史之心、文學之筆,從法國的歷史、羅馬史、世界史、教會批評、教育批判,到性別、巫術,以及自然散文寫作等,如小說般帶有想像力,同時具有凌厲無比的筆力。

  《女巫》成書於一八六二年,是米榭勒在撰寫《法國史》漫長歷程中的犀利發現。在他飽覽中世紀、文藝復興時代到偉大世紀(指法國十七世紀)的歷史更迭中「所接觸過的所有駭人的巫術相關文獻」,並首次於其中看出悲劇的殘酷後續:女巫,一個本該在文藝復興初期消聲匿跡的角色,既受敬重又遭迫害,她不是單一的個體,而是一種女性類型。米榭勒強調,他是以史學家而非小說家的角色,講述「同一位女人的三百年生命」。

  《女巫》全書以一位女巫為精神代表,貫穿歷代,虛構想像與真實史料併陳,筆法完全不落歷史書寫的窠臼。米榭勒從中世紀教會大獲全勝的「諸神之死」談起,重溫盧維爾(Louviers)、盧丹(Loudun)、艾克斯普羅旺斯(Aix-en-Provence)的集體著魔事件,以及對惡魔附身、獵巫行動和巫術的審判,探討「女巫」此一社會角色的歷史演變與消亡,具體呈現波特萊爾譴責撒旦時的悲劇性期望,一位從人類起義行動和侵略性夢想脫胎誕生的撒旦,根據《女巫》的結語,她「極可能是上帝的某一個面向」。

  「我對古代女巫從想像、憐憫、滿懷柔情到平反……書寫主題歸屬於人類,歸屬於女人。」《女巫》一書的微妙辨證有時讓人暈眩,一種著魔似的昏眩感。不過它也驅魔,任何願意聆聽的人都聽見米榭勒的宣告,他說這個淒慘人物的本身比她的苦難更值得探討。米榭勒透過再現史實,令真相得以「復活」。

  女巫歷史誕生於何時?米榭勒說:「從絕望時代開始。」在米榭勒的筆下,這不僅僅是一段巫術史,而是一段活生生的現實,女巫,成為一個溫暖的、有血有肉的存在。

本書獲法國在台協會《胡品清出版補助計畫》支持出版
Cet ouvrage, publie dans le cadre du Programme d’Aide a la Publication《Hu Pinching》benefucue su Bureau Francais de Taipei.

作者簡介

朱爾.米榭勒 (Jules Michelet)

  法國19世紀著名歷史學家。1798年8月21 日生於巴黎,1874 年2月9日卒於耶爾,曾陸續任職高等師範學院哲學與歷史教授、歷史檔案部主任、法蘭西學院歷史與倫理教授。他主張「完整地復活過去」,其寫作歷史的目的,在以重建過去來顯示公義,並期待以此改造社會,被視為年鑒派史學的鼻祖。

  米榭勒關懷的層面十分廣泛,無論政治、法律、宗教、商業、語言、藝術、民俗、傳說等均在他涉獵之內,以其著作的目的就是從過去的歷史中重現法蘭西精神,被學術界稱為「法國最早和最偉大的民族主義和浪漫主義歷史學家」。

  米榭勒著作等身,包括《法國簡史》、《羅馬共和國史》、《全球史引論》、《法國史》、《法國革命史》與《女巫》,米謝勒慣以文學風格的語言撰寫歷史著作,令人讀來興趣盎然,更以歷史學家的淵博來寫作散文,情理交融,曲盡其妙。

校訂者簡介

梁永安

  專業譯者,譯著包括《文化與抵抗》、《啟蒙運動》、《現代主義》等(以上皆立緒文化出版)。

鄧伯宸

  曾任報社翻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譯有《綠色全球宣言》、《哭泣的橄欖樹》、《塔利班與女裁縫》、《印度 美麗與詛咒》、《慢.慢.慢》(以上皆立緒文化出版)。

譯者簡介

張穎綺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法國巴黎第二大學法蘭西新聞傳播學院碩士。譯有《觀鳥大年》、《解讀孩子的夢境》、《惡欲森林》、《時尚惡魔卡爾》、《地獄誓約》、《小女孩與香煙》、《墨必斯漫畫精選集》等書。

>>更多女巫,朱爾.米榭勒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精裝紀念版)

內容簡介

top

生而為人的意義是什麼?

一個神父,一間學校,一座教堂,一則愛與教育的傳奇

一群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將一生奉獻給台灣,已屆一甲子
他們日漸凋零,獨留一座教堂,訴說這撼動人心的故事

2013年,臺灣每個人都應該讀的書
邀請您,走進公東的教堂,找到再出發的勇氣

教育界、企業界、藝文界、媒體界知名代表人物
盛情推薦

  公東高工的聖堂大樓是一座外表低調的建築物,沉默矗立東海岸已五十餘年,
  罕有外人知道,它是由一位遠從瑞士而來的錫質平神父催生創建,
  辦學並非神父的原意,但他發現,唯有教育可從根本改善人們的生活,
  做為神父,他撫慰人心,給予人們精神的支持,
  但當他站在教育者的位子上,他直接地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更深遠地影響了往後臺灣的木工與傢俱業。

  「公東的教堂」是臺灣戰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典範,
  卻見證了臺灣從貧困落後到虛榮浮誇以至今天的惶惑恐懼,
  它保留了一段完整的時代記憶,也給予我們重新出發的勇氣。

  世界知名攝影家范毅舜,幾年前受邀前往科比意設計的拉圖雷特修道院,
  並在《山丘上的修道院》一書中與大師有一番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談。
  他從遙遠的異鄉回到臺灣後,卻發現早在六十年前,在自己原生地最邊緣處,
  早已矗立一棟深具意義與同等份量的建築。
  他走得遠遠地,然後又回到原地,發現真正撼動心靈的原來一直在這裡。

  范毅舜繼《山丘上的修道院》與《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再度以獨特的影像與文字,
  分享這一段令人動容的教育與宗教的傳奇。
  他將「公東的教堂」收入鏡頭,帶領我們親炙亦師亦父的錫神父的故事,
  以及奉獻臺灣一甲子的白冷會士們在這塊土地上所做的事,
  帶領我們回到過去,找回自己,重新思索如何定義自己的生命。

  裝禎說明:
  本書分為「精裝紀念版」與「平裝普及版」。

  【精裝紀念版】
  .書封採用40盎司灰紙板,呈現公東教堂清水模建築特色。
  .開刀模軋形,模擬公東教堂彩色玻璃,正面出現錫質平神父部分臉部輪廓,反面為達興登設計公東高工時的建築藍圖。
  .內文全彩,以高級輕塗模造紙印刷,完美呈現書中黑白歷史照片和彩色影像,同時也符合本書質樸人文的調性。
  .部分內文以拉頁方式呈現,完整揭露公東教堂木門開啟後的教堂實景,以及錫神父與學生的親筆信函。

  【平裝普及版】
  .除書封裝幀與呈現和精裝不同之外,內文部分皆為一致。

  【關於公東高工與公東的教堂】

  臺灣第一道陽光升起的後山,有一所揚名國際的技職學校,它是臺灣優質木工的搖籃、締造臺灣傢俱產業的重要支柱。它以歐式學徒制奠定基礎的教學傳統,訓練出來的學生還沒畢業,就有企業搶著要。在出生率陡降、學生人數大幅減少、學校不得不減班的2012年,它竟然獲教育部核准恢復木工科,是近年來復科的首例。

  這所學校的第一棟校舍聖堂大樓,是臺灣第二棟現代建築,四層樓的清水模構造,今天來看仍很前衛,頂樓的教堂有臺灣版「廊香教堂」之稱,興建時間相近於現代建築巨擘科比意聞名於世的系列作品。在臺灣僅能從有限的書本和雜誌汲取現代建築養分的年代,「公東的教堂」是有志建築的學子必定要朝聖的作品,是孕育臺灣現代建築重要的起源。

  這所學校就是位於臺東的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公東高工」 ,是天主教白冷會在臺第一任會長錫質平神父一手催生創立。

  【關於公東高工創辦人錫質平神父】

  為了讓當時後山貧困的孩子習得一技之長,將來能立足社會,錫神父特別引進德國的二元教育制,理論實務並重,為臺灣技職教育開立先河。

  然而,公東高工曾經因為錫神父重實質、不重形式,理論課程時數不合教育部規定得不到補助而財政窘迫;也曾經被迫升格為專科,為了確保後山孩子有學校讀、讀得起,錫神父極力抵抗,不惜與整個教育系統決裂,日後更為大學文憑掛帥,造成公東高工招生困難,而成為眾矢之的。

  六十年過去了,曾言「不當神父就當將領」的錫質平神父早已長眠海岸山脈,獨留公東的教堂。而這棟作為學校精神象徵的建築,九二一大地震之後也成為危樓,差點被拆除。然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當年受錫神父照顧與教導的學子如今多成為臺灣傢俱木工業的支柱。

本書特色

  ◎天主教白冷會主要服務地區為臺灣東部,有「海岸山脈的瑞士人」之稱,來臺已屆一甲子,貢獻臺灣良多,尤以創會會長錫質平神父催生的公東高工,影響最為深遠,為臺灣樹立技職教育典範,間接促成臺灣傢俱產業。本書以多幅珍貴歷史照片和深情的文字,紀錄錫神父其人、其事、以及公東辦學的點滴。

  ◎本書作者特地赴瑞士親訪歐陸知名建築師達興登,公東教堂的設計者,透過建築師在瑞士、與公東同期的作品,得到藝術和信仰雙重的啟發。

  ◎白冷會在東海岸興建了百來座教堂,都是由傅義修士設計,是東海岸特殊的人文景觀,本書繪製精美地圖,標示這些教堂所在位置、詳細地址及聯絡方式,讀者可以按圖索驥,緬懷這群瑞士人為東台灣的守候與奉獻。

作者簡介

范毅舜(Nicholas Fan)

  美國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碩士(Brooks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

  曾受邀於美國華府參議院、德國的 Leica藝廊、法國尼斯的Alain Couturier藝廊、臺北的誠品藝廊及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藝文館舉行攝影個展。

  著名的德國 Leica相機公司、瑞士的 Sinar相機公司、瑞典哈蘇Hasselblad相機公司、英國的Ilford相紙公司及美國的Kodak軟片公司,都曾以他的攝影作品做為產品代言。臺灣的Sony索尼公司,近年更支援他最新的數位攝影器材。

  瑞典哈蘇專業相機公司更曾推崇他為全球最優秀的150位攝影家之一,他更是135相機發明者——德國Leica相機公司在德國總部舉行攝影個展的唯一華人。

  美國會圖書館、參議院、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臺北市立美術館皆收藏有他的攝影作品。

  除了中文媒體,極具影響力的《華盛頓郵報》、瑞典發行全球的《Hasselblad》攝影雜誌、德國的《Leica》攝影雜誌、美國的《Kodak影像新聞》都曾以大篇幅專文介紹這位傑出的攝影家及其作品。

  除了專業攝影外,范毅舜的出版資歷也相當豐富,過去數年他已經出版了近五十本圖文並茂的著作。在臺灣出版的作品包括:《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走進一座大教堂》、《法國文化遺產行旅》、《德國文化遺產行旅》、《攝影行遊間──旅遊攝影的技法與欣賞》、《歐陸教堂巡禮》、《老家人》、《漫步普羅旺斯陽光中》、《悠遊山城》、《逐光獵影》、《山丘上的修道院》……等書。

>>更多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精裝紀念版),范毅舜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依然等待的動物們: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警戒區紀實2

內容簡介

top

靠近堤防邊,空無一物、滿是瓦礫的土地上,應該不會有任何生物的此處,
一隻迷你臘腸犬「核桃」,在這裡獨自生活超過半年的時間……

  太田康介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正在尋找的狗」的網頁,映入眼簾的,是他前陣子偶然造訪的小高區村上發現的迷你臘腸狗。當時,太田康介急切的想要安撫牠,但牠卻像是極為害怕人類似地,飛快的跑過堤防,消失得無影無蹤。這隻狗叫作「核桃」,牠在每天主人帶牠散步的河堤邊,拖著虛弱的身子,獨自努力的生存著。牠從未離開家園,等待主人救援,最後卻在動物保護志工的眼前,咚地倒在地上。

  接續《被遺忘的動物們》,《依然等待的動物們》記錄災後半年到一年的間,動物獨自在福島警戒區生活的情景。從春季踏到寒冷的冬季,牠們在空盪的城市裡經歷靜謐的孤單,忍受強烈的飢餓,努力地生存。隨著救援的時間拉長,動物們逐漸變得虛弱,也對這個寂寥,空無人煙的城鎮,感到恐懼,甚至連救援牠們的志工,都沒有辦法靠近。

  2011年3月,日本福島縣第一核電廠因強震與海嘯的侵襲,引發自1986年俄國車諾比事件以來最嚴重的核子危機,政府緊急撤離半徑20公里內約17萬的居民,沿海城鎮瞬間變為空城,僅留下大批躲過天災卻未能即時撤離的動物,獨自面對人類留下的殘局至今。即使面對殘酷的事實,攝影師太田康介從未離開動物保護志工的行列,持續前往警戒區救援。

  這場災難擔心受怕的不只是人類,還包括一起生活的動物們,牠們永遠不懂發生了甚麼事情,只能在原地自立更生,等待人類的救援。太田康介希望記錄的,是動物保護志工對生命的堅持,始終不願放棄以實際行動表達體貼的心意,讓更多人可以關心並珍惜身旁的生命。

作者簡介

太田康介

  1958年9月23日出生於日本滋賀縣。曾任攝影助理,之後進入編輯製作公司擔任攝影師。自1991年轉為自由攝影師。為日本攝影師協會會員。

  由於對攝影記者的嚮往,自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陸續前往阿富汗、柬埔寨、前南斯拉夫聯邦等戰地拍攝。此外,也曾到北韓、中國中南海地區、台灣核電廠、波蘭等地深入採訪。

  東日本大地震後,一方面擔任成為警戒區福島第一核電廠附近二十公里範圍內的動物義工,一方面持續拍攝寵物們的身影。這份紀錄在日本於2011年7月出版,為《被遺忘的動物們: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警戒區紀實》(行人文化實驗室於2012年3月出版)。

  部落格「我們家的小虎與圓圓」:ameblo.jp/uchino-toramaru/

譯者簡介

王俞惠

  輔仁大學日文系,現為專職日文譯者、編輯。譯作有《幸福便當時間》《貓毛氈手作雜貨》、《果子學校2巧克力點心》、《素顏美肌新革命─天然面膜輕鬆做》等。

>>更多依然等待的動物們: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警戒區紀實2,太田康介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不食資料焉

內容簡介

top

  本書的目的在指出任何科技都不是中立的,更不是文化中立的。實施電腦教學或使用電腦科技在教育活動上,教師有責任了解到科技的非中立性,與文化選擇性。我們不能否定也不能拒絕電腦的使用,也要承認電腦具備的功能與優點,那麼,就要依靠教師們的認識能力。電腦提供的資訊,形成的一種文化模式。在資料讀取之間,沒有歧義的可能,無法創造文化,固定的資料庫、通用的電腦科技語言:抽象、普遍、全球化、遠離真實。電腦不在傳達實際真實事物,與個人生活、歷史、傳統沒有關連。但是電腦始終是需要藉助人類思考的創作,輸入資料、設計程式,這些設計者個人的價值體系與文化偏見也會隱藏在其程式中。

作者簡介

Bowers

  是波蘭特州立大學的榮譽教授,並在俄勒岡州大學環境研究所擔任副教授。他是現今非常有聲望的環境保護者,多次受邀到世界各地進行演講。他的演講遍及北美洲、歐洲、南美洲、亞洲和南非的大學。他的作品也被譯成西班牙語、日語和中文。

  Bowers的主要著作包含有:《進步教育和沮喪︰激烈的年代》(The progressive education and the depression: the radical years, 1969)、《理論的諾言︰教育和文化變遷的政治》(The promise of theory: Educ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cultural change ,1984)、《教育的後自由主義元素》(Elements of a post-liberal theory of education ,1987)、《文化尺度的教育計算》(Th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1988)、《回應的教學︰一個對於語言,文化和思維的生態學教室模式》(Responsive teaching: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classroom patterns of language, cultural, and thought, 1989)、《教育,文化神話和生態的危機︰朝向深度的改變》(Education, cultural myths, and the ecological crisis: Toward deep changes, 1933)、《關於教育、現代性和生態的責任評論性的散文》(Critical essays on education, modernity,and the recovery of the ecological imperative, 1993)、《生態持續文化教育》(Educating for an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cultural, 1995)、《否定的文化︰環境運動為什麼需要一個策略改革大學和公立學校,1997》(The cultural of denial: Why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needs a strategy for reforming universities and public schools, 1997)、《讓他們吃數據》(Let them eat data,2000)、《生態公正和公共的教育》(Educating for Eco-Justice and Community, 2001)、《留意保守主義:重新思考一個生態上延續未來的觀念和教育基礎》(Mindful Conservatism: Rethinking the Ide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Basis of an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Future, 2003)。

>>更多何不食資料焉,C. A. Bowers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切格瓦拉論游擊戰

內容簡介

top

  不為捍衛理想,而是為了實現理想——
  切.格瓦拉生前完成修訂之最終革命宣言

  由切格瓦拉在過世之前授權、修訂之最終版本的革命宣言。繼是精闢的實用手冊,也是寶貴的史料。「他的家就是開闊的天空……每一位游擊戰士都願意捐軀,不為捍衛理想,而是為了實現理想。」切格瓦拉仍是世上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和革命人物之一,無論是仰慕者或對手皆拜倒在他迷人的風采下,他以自己的領導和他對游擊戰是唯一實現政治變革的有效辦法的信仰,擄獲了數以百萬的心靈。

  在這本阿自己對革命的經典文本中,切格瓦拉引用了他第一手的古巴革命經驗,記錄了游擊戰的各個面向,包括組織目標及其培訓等等。他分析了如何在古巴克服一切困難,讓一小群專業戰士在人民的支持下發展壯大,並戰勝一支獨裁者的軍隊。

作者簡介

埃斯內托.切格瓦拉(Ernesto Guevara)

  切.格瓦拉(西班牙文:Che Guevara,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或簡單稱切(El Che 或 Che),本名埃內斯托.格瓦拉(Ernesto Guevara),是阿根廷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醫師、作家、遊擊隊隊長、軍事理論家、國際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自切.格瓦拉死後,他的肖像已成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徵、全球流行文化的標誌,同時也是第三世界共產革命運動中的英雄和世界左翼運動的象徵。

  身為年輕的醫學系學生,格瓦拉遊歷了整個拉丁美洲,並因親眼目睹了貧窮的無所不在而深感震撼。他在這些旅行中的所見所聞,使他斷定各地根深蒂固的社會不平等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新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的結果,唯一的補救方法便是進行世界革命。這個信仰激勵他介入了瓜地馬拉在總統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統治下的社會改革;阿本斯最終1954年瓜地馬拉政變,在美國中情局暗中策動下被推翻,結束了瓜地馬拉當時不同凡響的意識形態。後來,格瓦拉在墨西哥市結識了勞爾與菲德爾.卡斯楚,加入他們的七二六運動,懷抱著推翻親美的獨裁者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的理想、乘著格拉瑪號闖入古巴。格瓦拉不久便在起義者間展露頭角,晉升為副指揮官,並在為期二年、成功推翻巴蒂斯塔政權的游擊戰役中扮演關鍵的角色。

  古巴革命成功後,格瓦拉在新政府擔任了數個要角。包括再審革命法庭期間被列為戰犯者的申訴與行刑隊、以工業部長身分實施土地改革、擔任國家銀行行長及古巴軍隊教學主任之職,並以宣揚古巴社會主義的外交家之名橫越地球。而格瓦拉所訓練的民兵部隊也在豬灣入侵擊退了美軍,並為古巴帶來了蘇聯核武彈道飛彈,其隨後在1962年引發了古巴飛彈危機。另外,他也是文筆鋒利、創作豐富的作家與日記作者,著有影響深遠的《切格瓦拉論游擊戰》,及關於他橫越南美洲的青年摩托車旅行的暢銷自傳。格瓦拉於1965年離開古巴,依序前往剛果—金夏沙及玻利維亞進行革命,前者失敗,而格瓦拉到了玻利維亞後,被當地由美國中央情報局協助的軍隊逮捕,並遭處決。

  格瓦拉是名榮辱參半的歷史人物,亦常現身於傳記、回憶錄、文章、紀錄片、歌曲及電影的題材,其共同想像普遍呈現兩極化。《時代》雜誌將格瓦拉選入二十世紀百大影響力人物,並登上阿爾貝托•柯爾達為他拍攝、命名為《英勇的游擊隊員》的照片,被美譽為「世上最知名的照片」。

譯者簡介

洪世民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曾任職棒球團翻譯及教學雜誌編輯,現為專職翻譯及家庭主夫,譯有《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告別施捨——世界經濟簡史》等非文學書籍,以及《靈魂的代價》等小說,育有一女一子。

>>更多切格瓦拉論游擊戰,埃斯內托.切.格瓦拉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伊莉莎白

內容簡介

top

  1558年,25歲登基的伊莉莎白從姊姊「血腥瑪麗」所承繼的英國,對外已失去在歐洲的最後一塊土地-加萊港,退回到歐洲大陸邊緣小國的地位;國內又充滿宗教與政治紛爭,國庫因戰事耗損空虛,社會階層壁壘分明,人民生活不易。生在一切以家父長制(patriarchal age)為中心的時代,身上流著亨利八世血脈的年輕伊莉莎白,帶著眾人的殷切期盼上台,但仍不免許多覬覦王位的人,包括野心勃勃的外國王子和不忠誠的英國子民,處心積慮地想要謀反篡奪她的王權。等待著伊莉莎白的挑戰是,如何穩定當前的政府民心,消弭對立歧見,解決財政問題,並且提升國際威信。

  在位的45年期間,儘管面對各國的挑戰,美麗與智慧兼備的伊莉莎白透過與各國王公貴族的聯姻談判以及對宗教的懷柔政策和重商主義下,讓英國境內維持了將近半世紀之久的和平與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歷史上少有如此廣受愛戴的女王,在她的統治之下,英國人民更深具信心地相信他們是被神眷顧的國家,也因為這樣的信心,英國不但從貧困小國搖身一變成了歐洲強權,在他們大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多年之後,更成就了以莎士比亞為代表的英國文藝復興,同時也奠定了日後大英建立日不落帝國的基礎。她終身未嫁,因此贏得「童貞女王」(the Virgin Queen)的稱號,當時著名的航海冒險家華德萊禮爵士更建議以此來命名美洲新大陸東部的殖民地為「維吉尼亞」(Virginia)。

  伊莉莎白識人精明,並且幸運地擁有許多睿智的臣子,而她與臣子之間所建立的關係之特殊,至今也無人能出其右。然而這不是部政治傳記,也並非描寫那個時代的社會史。本書最主要的目的,是記述伊莉莎白登基後的個人生涯以及那個年代的一切。作者艾莉森威爾擅長將大量史料及皇家文獻抽絲剝繭,並將這些線索交織串成一篇篇生動鮮活的故事。在其筆下所呈現的伊莉莎白,我們可以讀到在那個時代的政治及社會議題下,她身為女王及女人的輪廓,她對這些事件的反應,同時也描繪出她性格的眾多面向以及展現出她對當代歷史的深遠影響。

本書特色

  都鐸王朝的研究是近年來熱門話題之ㄧ,毆美人士將其寫成小說、拍成影集,甚至還有i-phone專屬的遊戲軟體,在在顯示時下大眾對於這部遙遠歷史的嚮往與喜愛。而榮登為非小說類暢銷作家的艾莉森.威爾認為:「歷史不是學院專屬的收藏品,…歷史應是屬於所有人類的寶藏,也理當能讓大家所親近才是。」秉持這樣的信念,艾莉森筆下的都鐸王朝鮮活細膩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因為她不僅僅只是將歷史寫得栩栩如生、令人著迷,而且她會以證據來權衡真相為何,並考量各方所表述的成見,讓它們說話。」(thehistorylady.wordpress.com)。

作者簡介

艾莉森.威爾(Alison Weir)

  出生於倫敦西敏市。畢業於倫敦城市女子學校及倫敦西北理工學院,主修歷史。在成為全職作家之前,曾經擔任公職人員以及為了學習障礙的孩童籌辦學校。作為一位研究英國都鐸王朝的專家,她的作品總是能鉅細靡遺地將英國皇家歷史編寫成耐人尋味的大眾讀物。自1997年以來被列為英國出版史上最暢銷的歷史學作家之一。其作品暢銷歐美已超過230萬冊。著有《亨利八世的六個王后》(1991)、《倫敦塔裡的公主》(1992) 、《伊莉莎白女王》(1998)、《亨利八世》(2001)、《安波林皇后》(2009)、《倫敦塔裡的叛國者》(2010)、《第一情婦-瑪莉波林》(2011)等。

譯者簡介

董晏廷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畢業,英國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電視新聞碩士,曾擔任國際新聞編譯工作,現為專職譯者,擁有許多電影、電視翻譯作品。喜歡料理,常在發得漂亮的麵糰中找到文字靈感。

>>更多伊莉莎白,艾莉森.威爾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

內容簡介

top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一個有「思想犯」的年代。
六名年輕女性白白失去了青春、自由,甚至生命。

  「流麻溝十五號」是綠島思想犯共同的戶籍所在地。

  一九五○年代初,綠島新生訓導處曾經關過一批女思想犯,她們稱為「綠島女生分隊」。

  無法想像的監獄生活,出獄之日遙遙無期,對家人親友的掛念、對未來的茫然,衝擊著她們失去自由的心靈。出獄後,面對社會的歧視與生活的困苦,拼命求得一席之地。

  六十年後,我們終於聽到阿嬤們親口講出這些故事,透過僅存的書信、照片、記憶,帶我們回到那個荒謬的年代,一段如此獨特的女性生命史。

  張常美(省立台中商職一年級)──無辜的九十九人
  老蔣說:「寧可錯殺一百個,也不要放掉一個」,我就是其中的九十九個。

  黃秋爽(台北靜修女中三年級)──我家七人被抓
  我被判刑時,沒有拿到判決書,我爸爸也沒有判決書,因為家沒了,沒地址可以寄。

  張金杏(彰化大肚國小老師)──岩石縫長出的小草 
  我這個政治犯絕對要做給你看,我絕對要比那些沒有被關的人更厲害、做得更好,就是要走出來給你看。

  陳勤(台北福星國小老師)──天空在屋頂的那一端
  原本期待燦爛歲月的未來,不料婚後不久即遭無妄之災,身繫囹圄五年六個月又十六天。

  藍張阿冬(女兒一歲襁褓中)──帶著一歲女兒入獄
  他們來抓時,女兒才一歲多,我正抱著她餵奶,看他們一堆人進來,我的腳就軟了,手還抱著女兒吃奶。

  施水環(台北郵電局職員)──辭別尊顏,無日不思
  當每晚夢見慈祥的媽媽跪在神前為了您兒女祈禱,我眼淚暗暗地濕透了枕頭,只有您的來信,無時在我的身,入睡前一定拿起重念一遍。

本書特色

  1.本書與《青島東路三號》同為鄭南榕基金會策劃,黃子欽裝禎設計,近期出版的還有《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美援時代:鳥事並不如煙》等書,同以台灣近代生活為主題,是近期書市引人注目的話題焦點之一,也掀起許多年輕讀者重探台灣過去風貌的興趣。

  2.累積十多年、上百人次的採訪收集,篩選出最為完整的個人紀錄,並透過各種管道取得珍貴老照片、官方檔案、歷史影像、背景考證。白色恐怖時期非官方版的女性口述歷史,首次完整出版。

  3.書中收錄五位阿嬤的口述人生,有苦有樂、悲喜交集,跌宕起伏更甚小說情節,並佐以僅存的當時老照片及圖像,帶領讀者回到那個荒謬又現實的年代。書中最後一位主角施水環,是書中唯一一位被槍決的女性,只留下寫給家人的書信筆記以及生前照片,連死後的安葬地點皆不可考,但書信中她純潔的心靈與堅定的信念,令人動容。

  4.本書較少著墨於國族認同等政治議題,更多試圖探索女性柔軟的人格特質,從生活中積極奮鬥前進的精神。如同眾多猶太人及戰爭受難者的口述歷史,往往是受難後的自我療傷,而女性療癒歷史創傷的特殊意義,在本書中更得到彰顯。

作者簡介

曹欽榮

  鄭南榕基金會.紀念館董事兼執行長。成大工管系、北藝大博物館研究所畢,台灣游藝設計公司負責人。曾參與台北228紀念館1997年創館整體規劃、展示設計,自2001年參與綠島人權紀念園區規劃、文史採訪、展示設計。長期收集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口述歷史。

鄭南榕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的成立,是為了紀念鄭南榕宣揚言論自由的理念,並促進台灣意識的覺醒,以推動台灣文化的振興。紀念館將鄭南榕自焚的自由時代雜誌社歷史現場,完整保存,並開放以供憑弔追思,館內陳列當時自由時代雜誌社的出版品,並定期舉辦相關活動,以見證箝制思想言論自由的時代。

>>更多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曹欽榮、鄭南榕基金會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果遊樂園

內容簡介

top

  小小種子是植物生命的起點,藉由果實的承載,離開植物母親的懷抱,
  開疆拓土尋找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展現生命的智慧。

  本書延續《野花999》的模式,透過各類的觀察主題來欣賞野果及種子,
  讓喜愛植物的伙伴,除了花朵之外,
  也可藉由果實、種子的造型、色彩、氣味及傳播方式來領略果實與種子之美,
  同時還可一窺果實與種子的競技場,
  看植物如何使出混身解數,為下一代找到生存的一席之地。

作者簡介

黃麗錦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小學五年級在導師的引領之下,對於路旁的小野花產生濃厚的興趣,從此對植物有份特殊的情感。2001年參與荒野保護協會自然觀察班,隔年參與訓練成為荒野解說志工,至此開展生態觀察及記錄之路,曾任荒野保護協會行政部秘書、推廣部主任、社區大學生態單元課程講師。目前從事生態解說員及課程講師,持續散播自然的種子,期望引領更多人了解台灣自然生態之美,並進而愛惜保護台灣的大自然。著有《野花999》、《野果遊樂園》﹝天下文化出版﹞。

>>更多野果遊樂園,黃麗錦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啊!日本:平成年間的巨變與羈絆

內容簡介

top

我們站在歷史上很重要的轉折點。
總有一天,人們會回顧當時我們是如何行動的。

從台灣看日本,最貼近也最生動的東洋政治學

  黯然下台的前首相菅直人為何重回街頭,變身反核傳教士?
  一場一場的反核訴求遊行,「週末革命家」的世代已然開啟!
  失去任意門的日本企業,又是如何向中國「借東風」?
  等了三十年的「台灣」身分改正,透露出什麼訊息?
  村上春樹十七年前寫的「黑色魔幻」,竟是現世的預言?
  偶像團體AKB48竟成為提振日本經濟的救星!?

  張瑞昌總結近三年來日本「第三次開國-東日本大地震」前後的困境,剖析其中的政局、民情與社會脈動,二零一零年開啟平成維新,二零一一年發生東日本大地震,二零一二年爆發釣魚台爭議及中國各地反日示威,三年來的東瀛政局紛擾不斷、經濟持續低迷,對日本這個國家及國民而言,無論是外在形勢或內部處境,刻正都面臨狂風暴雨般的強烈襲擊。尤其是三一一福島核災的慘痛教訓,很可能促使日本走向非核家園,進而成為決定大和民族今後二十年命運的分水嶺。

  扛著改革使命登場的前首相菅直人在批評聲中落寞下台;繼任的野田佳彥自比泥鰍,亦身陷反核、TPP與東海主權爭議,他是否能滑過三黨環伺的政局泥沼?作者從築地市場的叫賣聲探看日本經濟消長,從災區的鯉魚旗體會人心的緊密羈絆,從日本退休記者的憂心思考台灣的未來--日本人愛看三國,是因為必須學習在大國之間求生存,然而,誰是台灣的諸葛亮,而我們的「隆中對」又在哪?

  面對困局,他們怎麼面對:

  日本能否超越眼前的艱困,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絆」。與其哀悼、悲傷,不如團結一致,朝重建努力,向災區、全世界傳送這股『絆』的力量。--渡邊謙(藝人)

  即使意識到整個社會和組織都在緩慢倒退,很多人甚至因此裹足不前,但勇往直前,為新時代打下基礎,卻正是東大畢業生的使命!--濱田純一(東京大學校長)

  不要說「一個人不能做什麼」。一旦自己認定不可能,我們就不能做任何事情了。如果不想在臨終時感到後悔,就請大家開始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山口洋(搖滾樂團「HEATWAVE」團長)

  如果我的勇氣是魚,反射著陽光的河面都會由於其巨大與朝氣而更加耀眼吧!--伊(土反)幸太郎(作家)

  人們只有身處逆境才會帶來改變,但無奈的是,多數人經常安於現狀,以為自己始終處於順境之中。--松田康博(東京大學教授)

作者簡介

張瑞昌

  一九六五年生,台中人。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畢業。

  習慣文字思考,媒體工作經驗已逾二十年,現職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

  喜歡棒球、NBA,愛看日劇、電影、推理小說,還有單車、漫步、旅行。

  二零零四年秋天,應邀擔任朝日新聞客座研究員,從此展開一場不悔的知日探索……。

  著有《現代龍馬何處尋--寫在日本第三次開國前夕》。

>>更多啊!日本:平成年間的巨變與羈絆,張瑞昌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思考性這件事

內容簡介

top

性,何以令我們深感歡愉,又備覺孤單?
有了性,人注定得在愛情與慾望之間擺盪;
但若沒有了性,人又會變得危險不已……

  請好好地,思考「性」這件事,因為當中就有幸福的處方

  ……我們內心深處永遠不會忘記自己與生俱來的需求:我們希望能夠以自己的本色獲得接納,不論我們的成就如何;希望透過身體的媒介為人所愛;希望受到別人的擁抱;希望別人能夠因我們肌膚的氣味而歡悅——就因為這種種需求,我們才會懷抱著不屈不撓的熱切理想,追求一個能夠與我們親吻共眠的對象。

  「我們投注在性事上的心思不會太多,只是思考的方式錯了而已。」狄波頓提出最深刻的性事觀察,協助我們探索性愛這種親密又刺激,但也經常令人困惑苦惱的體驗。

  狄波頓認為,廿一世紀的性愛注定必須在愛情和慾望、偷歡與忠貞之間尋求平衡。書中大談肉慾、戀物癖、婚外情與色情,坦率指出了現代性事當中的難題,並且提出洞見與慰藉,協助我們以更深刻也更明智的方式,思考我們所擁有或沒機會擁有的性愛。

  【人生學校系列】

  如果說人生是一所學校,
  艾倫.狄波頓幫你找來了最好的老師,給你立即上手的建議!

  在人生學校的課表上,你不會看到「哲學」「法文」「歷史」與「古典文學」這類科目,而是會看到「婚姻」「挑選職業」「養育子女」「財務焦慮」「死亡」及「改變世界」等課程。六本不同主題的勵志書,將為你帶來實用的建議,幫助你理清自己的情感,讓你在苦惱和困頓之時有所依憑。

  書系主編艾倫.狄波頓這麼說:
  在一個道德與實際生活都充滿了混亂的時代,勵志書迫切需要改頭換面重新出發。「人生學校」宣告了勵志書的重生,檢視人生的重大議題,包括金錢、理智、工作、科技,以及改善世界的欲望。

  《週日獨立報》這麼說:
  「人生學校」提供基本而務實的方法,協助我們從人生知識寶庫中取得無窮的思想珍寶。

  如何思考性這件事
  如何不為錢煩惱
  如何改變世界
  如何維持情緒健康
  如何找到滿意的工作
  如何在數位時代活得自在

作者簡介

艾倫.狄波頓   Alain de Botton

  英國最具特色的才子作家、哲學家、製作人。

  1969年生於瑞士蘇黎世,在瑞士和英國兩地受教育。通曉法文、德文、拉丁文及英文。現居倫敦。

  18歲入劍橋大學歷史系。23歲發表處女作小說《我談的那場戀愛》大放異彩,暢銷200萬冊;25歲入圍法國費米娜獎;27歲完成驚世之作《擁抱似水年華》;31歲出版《哲學的慰藉》,以古老的歐洲智慧為現代人療傷;33歲帶著滿腹詩書踏上大千世界的旅程,開講《旅行的藝術》;37歲用哲學、美學和心理學的角度,讓《幸福建築》顛覆我們對建築的既定看法,並提出「生活建築」(Living Architecture)計畫,邀請世界知名建築師參與設計,為大眾帶來現代建築的獨特體驗。2009年以其成果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任命為榮譽院士。2011年獲選為英國皇家文學學會院士。

  狄波頓在作品中探討現代生活的各種面向,並多次參與BBC等媒體的紀錄片拍攝,以極富風格的精采創作,向大眾指出哲學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近年更參與創辦了「人生學校」(www.theschooloflife.com),實踐他理想中的大學:以文化的功能協助一般人得到生活的方向感與人生智慧。

  狄波頓作品:《哲學的慰藉》《我談的那場戀愛》《愛上浪漫》《吻了再說》《擁抱似水年華》《旅行的藝術》《我愛身分地位》《幸福建築》《機場裡的小旅行》《工作!工作!》《宗教的慰藉》《如何思考性這件事》。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幸福建築》《我愛身分地位》《哲學的慰藉》《機場裡的小旅行》《工作!工作!》《宗教的慰藉》(先覺出版)等書。

>>更多如何思考性這件事,艾倫.狄波頓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甲骨文的故事

內容簡介

top

甲骨學學者 李殿魁教授 審訂導讀
獨家收錄甲骨學權威.殷墟考古第一人 董作賓先生現存手稿!

  跟隨大師身影,重回考古現場,找尋漢字的源頭,
  重新看見殷商時期先民生活的樣貌,
  輕鬆走入橫跨三千五百年的文字歷史發現之旅!

  近年來,關於漢字的源起、演變、意義、發展等成為一大熱門議題。2006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殷墟選入世界文化遺產。甲骨文研究成為國際顯學。從頭認識甲骨文,也是重頭認識我們的「字」與「文化」。

  本書一方面援引中外知名的甲骨學權威董作賓先生的文章,他是當年第一線參與考古工作的學者,也是研究殷商史的巨擘,帶領讀者藉由甲骨文了解中國文字;一方面透過他的兒子董敏,重整父親的手稿和研究發現,重新回到過去,了解殷墟甲骨的發掘過程。

  書中除了將埋藏數千年的甲骨傳奇重現,也透過認識甲骨文和商人獨有的占卜文化,走入歷史現場,看見當時人們生活的樣貌。

  最後,書中也收錄了從人體、方位、動物、植物、數字、器物,七大方向的甲骨文,為文字探源尋根,例如:

  何謂「人」?一撇長一撇短、站著的才叫「人」。
  何謂「取」?用勝者右手拿著獵物的耳朵,要打勝才能「取」。
  何謂「筆」?人的右手拿著分岔成三的桿子為筆。蒙恬不是最早的發明人,毛筆早在商代就已經存在了。
  何謂「京」?高聳的屋頂,下使用巨大的木條架高起來,而這種貴族房屋聚集之地,就叫做京。

  從字形、字義到文字的小故事,收錄60個常見又有趣的甲骨文,讓讀者對於漢字的核心──甲骨文有全面的了解,進而更認識字裡蘊藏的豐富文化。

作者簡介

董作賓

  本名作仁,六歲入塾後,改名作賓,字彥堂,號平廬。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第一屆院士,為中外知名的甲骨學權威,也是殷墟考古的第一人,曾數度親身參與民初的殷墟發掘,發現大龜四版與貞人、將甲骨文分為五期、提出十個斷代標準、建構殷曆,以科學方法研究殷代的制度與地理,學術貢獻卓著。與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合稱為「甲骨四堂」。

董敏

  1936年生於南京,董作賓先生三子,畢業於中興大學森林系,為知名攝影家。

>>更多甲骨文的故事,董作賓、董敏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人人都該知道的經濟真相

內容簡介

top

  最辛辣、最諷刺的經濟寓言
  小心!當政府的手伸進我們的口袋……

  政府是什麼?自由是什麼?人們如何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這本150年前的經典寓言,將告訴我們:為什麼政府常犯錯、以及如何控制它。

  本書的作者弗雷德里克.巴斯夏(Frederic Bastiat, 1801-1850)是法國的經濟學家、政治家。

  經濟學大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曾稱讚他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經濟新聞記者」。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F.A. Hayek)稱他是政治經濟評論的天才,他說:「正如〈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這篇文章的標題,從來沒有人用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清楚地揭示理性經濟政策的核心困難和,我更願意說是,經濟自由的確切論述。」

  在〈看得見與看不見的〉(That Which Is Seen and That Which Is Not Seen)這篇經典文章中,巴斯夏以一個小孩打破了玻璃窗為例,說明一個行為或政策,即使在當下有可以看見的結果(通常是某種利益),也可能有看不見的後果(通常是某種傷害)。然而,每當政府要推行新政策,往往只看到「看得見的」部分,忽略了「看不見」的部分,而導致政策失敗、人民受害,造成種種不公平。以破窗戶的寓言為開端,文中談到的主題包括:課稅、政府補助(產業、藝文活動、教育)、公共建設及公務員、貿易保護主義、就業問題等等。

  這篇文章寫於1850年,也是巴斯夏過世前的幾個月,當時法國社會剛經歷了1848年革命,整個時代潮流是社會主義大行其道、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國家高層貪腐。他力排眾議,著書立說,宣揚經濟自由、私有財產權的理念,以及為何應該採取自由貿易,並節制政府的權力。在他辭世百年之後,聲譽竄起,知名經濟作家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的名作《一課經濟學》即是以〈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為藍本而寫成。其中的破窗戶寓言,首次提出了「機會成本」的概念,雖然要到五十年後這個名詞才被確定下來。

  在另一篇名作〈論法律〉(The Law)當中,巴斯夏針對當時盛行的社會主義思想提出批判,說明政府施政不是萬靈丹,政府只應該擁有限定的功能,不能什麼都做;法律會被誤用,主要有兩個原因:不智的自私,和錯誤的博愛。本文同時探討人權、自由的真義。

  本書選錄巴斯夏兩篇最重要的文章〈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與〈論法律〉,在當今台灣政府管制橫行、政策作為不彰的時刻,經濟政策應該怎麼做、政府到底該做什麼,本書都是最佳的借鏡。

作者簡介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Frederic Bastiat

  (1801-1850)是法國的經濟學家、政治家與作家,古典自由派經濟學的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源頭是賽伊(Jean-Baptist Say)、亞當.斯密(Adam Smith)、孔德(Charles Comte)等人的政治經濟學著作。他從1840年開始,在法國鼓吹自由貿易運動,著書立說,參與創立《自由貿易》(Le Libre Echange)週報,並針對社會的重要議題發表了大量文章與演說。他絕大多數的著作於1848年革命前後完成--當時的法國正急速走向社會主義、政府推出諸多管制政策、高層貪腐,他身為立法議會(Legislative Assembly)的議員,挺身而出為公民自由、私有財產制、自由貿易辯護。1849至1850年間,他與知名的無政府主義者普魯東(Pierre-Joseph Proudhon)曾經針對利息的正當性,展開一場激烈的論戰。

  巴斯夏在辭世百年之後,聲譽竄起,被視為自由經濟的偉大先驅者,影響了後代的海耶克(F.A. Hayek)、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羅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以及許多經濟學家。他的重要著作有《政治經濟學選集》(Selected Essays on Political Economy),其中收錄了他最知名的文章〈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論法律〉;《經濟詭辯》(Economic Sophisms);《和諧經濟論》(Economic Harmonies)等等。

譯者簡介

黃煜文

  臺大歷史學碩士,專職譯者,近期譯作有《王者之聲》、《氣候變遷政治學》、《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威徹爾先生的猜疑:羅德丘宅謀殺案》與《當世界又老又窮》。

>>更多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人人都該知道的經濟真相,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京的腔調

內容簡介

top

中國著名知道份子,轟動北京代表作
◎ 中國當當網熱銷榜冠軍、改編同名賣座戲劇。
◎ 鳳凰網、新浪網推薦好書。
◎ 國際名導陳凱歌、易智言,香港知名作家歐陽應霽、中國名作家馮唐、余世存,中國新周刊,名音樂人黃韻玲、左小祖咒,兩岸三地文娛圈創作人一致推薦新銳作家!

  本書是中國媒體「中國第一知道份子」、中國大陸新周刊主筆胡赳赳二○○四至二○一○年的文字作品。

  本書為中國一線知名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觀察,也是一個習醫從文的湖北小鎮青年歷經十年於北京奮鬥的生涯,成為知名文化人的傳奇紀實。

  北京人民劇院名導演林兆華旗下的戲劇工作室,將本書改編為同名舞台劇,媒體則將本書喻為一個能夠啟發人們反思與腦力,充滿趣味的「文字的迷宮」。

  胡赳赳以媒體人的觀點、詩人的”腔調”、條列式的”句讀體”語錄,以及文化趨勢評論、詩句或寓言體故事,一一展現跨界新銳才子眼中的當代北京印象。

  ◎ 轟動中國話題之作,媒體爭相報導。

  ◎ 簡體版出版同年(2010),獲北京戲劇研究所所長林兆華親自率旗下劇團改編為舞台劇,探討北京年輕人生活動態,深獲共鳴,因賣座,同年二度映演,並進入中國藝文之都「北京」年度十大賣座戲劇。

  〈特別收錄〉
  * 用語、詞彙注釋:中國大陸用語與書中提及的文化、傳媒、娛樂界名人之完全注釋,讓繁體閱讀的讀者,能更加清楚作家所敘述的環境與細節,充分感受中國的人物與社會動態。

  * 北京都會影像— 中國知名青年攝影師 趙鋼 作品(攝影師簡介:一九七二年生,哈爾濱人,一九九六年大學畢業開始從事專業攝影,曾任職北京新京報與華夏地理雜誌,現為中國新周刊雜誌攝影師。)

作者簡介

胡赳赳

  中國作家,一九七八年生,湖北孝感人,十堰鄖陽醫學院畢業,求學時代為著名校園詩人,二○○○年時辭去實習醫師職,前往北京投入媒體工作,於十年間成為中國知名媒體人,同時身為專業藝術策展人、社會評論、藝評與文學創作者。現為中國新周刊主筆,與妻兒定居於北京市六環郊區。

  個人著作包括:隨筆集《布爾喬亞之癢》。詩集 《少年游:陳冰與胡赳赳詩合集》、《百感交集 》、《我不願被祖國視為英雄》。主編《中國微博英雄榜:有權懦弱》。文選作品《中國文字英雄榜:不曾苟且》。策展〈東成西就──知識份子的美學語境藝術展 〉(北京 798 藝術區)、〈紅處方──獨立映像藝術空間開館展〉、〈詩派──中國當代詩人繪畫十人展〉(四川重慶)。

>>更多北京的腔調,胡赳赳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

內容簡介

top

  1980、1990年代台灣民族主義在文化界傳播發展的高峰
  文化本土化或台灣化關鍵的二十年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蕭阿勤以《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一書
  做了深入清楚的描述與分析

  《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全書共分七章,及兩篇附錄,分析焦點從討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與戰後初期所出現的一些文學和語言的爭議、改革運動,到戰後的三十年台灣社會變遷,包括台灣文化民族主義在文學領域的發展、台語(福佬話)復興運動、台灣集體記憶、政治反對運動人士等。

  在當代台灣的歷史上,1980、1990年代,
  是台灣政治與文化的「本土化」、「台灣化」的關鍵時期。
  在這二十年中,台灣民族主義對文化界的改變,
  最顯著、最值得關注的是文學、語言、歷史這三個領域。

  台灣文學的成立、台灣本土語言運動的興起、台灣史觀的發展等,是文化本土化、台灣化的領頭羊,是台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cultural politics)的主要部分。

  《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紀錄1980、1990年代台灣重大的文化政治變遷,關注這二十年間文學、語言與歷史三個領域,研究本省籍「人文知識分子」在台灣民族主義的國族建構中的角色與作用,探討他們所從事的文化活動如何成為台灣民族主義政治的重要部分,又如何成為塑造「台灣性」(Taiwaneseness)或台灣國族特性的重要力量。

作者簡介

蕭阿勤(A-chin Hsiau)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專長為文化社會學與政治社會學,研究興趣包括民族主義、集體認同與記憶、歷史意識、時間、敘事、族群與世代等。著有Contemporary Taiwanese Cultural Nationalism (London: Rutledge, 2000)、《回歸現實:台灣一九七○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第二版,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10),與John Makeham合編Cultural, Ethnic, and Political Na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Taiwan: Bentuhua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更多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蕭阿勤 相關訊息




文章標籤

Q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